被醫療儀器綑綁的青春歲月
1998年台南的夏天,剛成為心理系新鮮人的林慶芳絕對想不到,接下來兩年要穿著病服在各大醫院「深度旅遊」。最初只是38度低燒持續三週,就像被按了無限循環鍵的噩夢開端。
全身器官輪番罷工實錄
- 血管叛變:腸繫膜動脈發炎時痛到蜷成蝦米,連呼吸都會牽動腹腔的灼燒感
- 腎臟抗議:雙側腎水腫讓排尿像在擠檸檬汁,每天要量測的精確尿量成為生存KPI
- 腦部風暴:某次醒來發現右半身癱瘓,護理師扶著喝水的畫面像慢動作鏡頭
- 血壓失控:收縮壓飆破200那晚,心電圖機的嗶嗶聲成為最恐怖的午夜凶鈴
用藥清單比課本還厚
從每天4顆類固醇開始,到免疫抑制劑、化療藥物輪番上陣。最誇張時同時吞8種藥丸,護理師笑說:「妳的藥盒根本彩虹糖罐子。」但藥量越重,身體反撲越兇猛,最後連指甲都出現詭異的橫向凹痕。
那場改變命運的問診
當台大主治醫師說出「考慮骨髓移植」時,家人已準備簽同意書。轉機出現在某個梅雨季午後,社團學姊硬拖著她去見花蓮的「怪醫」許醫師。
能量診療室裡的震撼教育
50分鐘問診完全沒把脈,許醫師第一句話就刺中要害:「妳是不是常覺得全世界都對不起妳?」接著指出:
- 對父母選擇科系的潛在怨懟
- 對同儕社交的防備心態
- 連照鏡子都會下意識皺眉
每天3分鐘的呼吸練習
許醫師開的處方超簡單:
- 清晨對鏡子說「謝謝你還在運作」
- 服藥前先對水杯默念「我們合作吧」
- 疼痛發作時想像細胞在跳華爾滋
從藥罐子到中醫師的奇幻旅程
停藥第9個月,當她拿著「免疫指數全正常」的報告回診,主治醫師差點摔了咖啡杯。現在穿梭在花蓮慈濟醫院診間的她,總會特別叮囑患者:
- 把「為什麼是我」換成「感謝身體提醒」
- 用彩色貼紙紀錄每日小確幸
- 建立「情緒溫度計」覺察壓力值
「其實每個細胞都在等主人說『我值得健康』,這句話比任何類固醇都有效。」林醫師笑著展示手腕內側的淡疤,那是當年埋軟針的痕跡,如今已成最動人的醫病教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