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內容

牙結石堆積恐釀牙周病!出現這3種狀況連洗牙都救不了?醫師破解常見迷思

牙結石是怎麼養出來的?3階段演變過程大公開

每天刷牙還是會長牙結石?其實從牙菌斑到牙結石的形成需要經歷三個階段:

  1. 食物殘渣黃金12小時:吃完東西後口水中的礦物質會在牙齒表面形成薄膜,這時候用牙線還能輕鬆清除
  2. 牙菌斑硬化48小時:如果超過兩天沒清潔,細菌會分泌酸性物質形成淡黃色黏稠物質,開始侵蝕琺瑯質
  3. 鈣化結石7-10天:當牙菌斑接觸唾液中的鈣磷離子,就像水泥凝固一樣變成堅硬的結石,必須靠專業器械清除

深度洗牙到底在洗什麼?圖解治療過程

當牙醫師拿出探針檢查時,其實正在做這些事:

  • 用帶刻度的小鐵鉤測量「牙周囊袋深度」
  • 檢查每顆牙齒的6個不同位置
  • 記錄牙齦出血指數
  • 判斷是否需要翻瓣治療

深度洗牙3大關鍵步驟

  1. 超音波震盪器深入牙齦溝
  2. 手工刮刀清除死角結石
  3. 拋光處理預防再度附著

洗牙後出現5種狀況正常嗎?醫師親解

狀況1:牙齒突然敏感

就像冬天脫外套會冷,原本被牙結石包覆的牙根突然暴露,建議:

  • 使用抗敏感牙膏
  • 避免冷熱交替飲食
  • 含氟漱口水強化保護

狀況2:牙縫變超大

其實是假象!原本發炎的牙齦消腫後恢復正常高度,約2-3週會自然適應

狀況3:牙齒搖搖晃晃

嚴重牙周病患者的支持組織已受損,就像失去地基的房子,需要:

  • 牙周翻瓣手術
  • 骨粉填充
  • 臨時性固定裝置

6個洗牙迷思一次破解

迷思1:洗牙會讓琺瑯質變薄?

超音波洗牙機的震幅僅有0.01mm,比頭髮還細20倍,正確操作下完全不會傷牙

迷思2:每天刷牙不用洗牙?

牙刷只能清潔70%面積,後牙區、牙齦溝等死角必須靠專業器械

迷思3:洗牙越頻繁越好?

健保給付每半年1次,過度清洗可能破壞牙齦保護層

牙周病自測表:超過3項要當心

□ 刷牙時牙齦容易出血
□ 口臭怎麼清都除不掉
□ 牙齒看起來越來越長
□ 吃東西常塞牙縫
□ 牙齒排列突然改變
□ 咬合時感到無力

如果出現上述症狀,建議盡快安排全口X光檢查,早期發現還能透過「牙根整平術」挽救,拖到晚期可能面臨植牙命運!

分類:醫療疾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