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內容

70歲阿公沖冰水澡竟昏倒浴缸!心臟科醫師曝『6大保命守則』 溫差才是隱形殺手

冰水沖澡竟成血光之災!阿公浴室驚魂記

急診室最近收治一位70歲阿公,被家人發現時整個人倒在浴室磁磚上,後腦杓撞破流了整地血。家屬原本以為是地板太滑跌倒,沒想到阿公醒來後才說:「正要轉冷水龍頭就突然眼前發黑!」原來這位阿公從年輕時就迷信「沖冷水強身法」,就算冬天也堅持洗冷水,甚至會在水裡加冰塊,自認這樣能讓皮膚緊緻、心臟更有力。

迷走神經作祟!冰水刺激暗藏危機

心臟科醫師解釋,當冰水突然接觸皮膚時,身體會瞬間啟動「求生模式」。迷走神經就像緊急煞車系統,會讓心跳突然變慢、血壓急速下降。年輕人可能只是打個冷顫,但血管彈性差的中老年人,很容易直接「當機」昏倒。更可怕的是,很多長輩在吃抗凝血藥(如阿斯匹靈),萬一摔倒撞到頭部,出血風險比常人高好幾倍!

汗流浹背別急著沖!心肌梗塞案例驚人

去年就有個50多歲工地大哥,頂著35度高溫工作整天,回家立刻沖冷水降溫。結果不到1小時就胸痛送醫,血管攝影顯示心臟冠狀動脈嚴重阻塞。醫師分析,身體在流汗時「全身上萬個毛孔都在散熱」,突然用冷水「強制關機」會導致血管劇烈收縮,血壓像坐雲霄飛車一樣飆升,根本是「逼心臟罷工」的危險行為。

醫師親授『6招平安澡』秘訣

  1. 水溫控制學問大
    最安全範圍是「摸起來微涼但不刺骨」的20-30度,千萬別追求冰塊水。可以用手肘內側試水溫,這個部位對溫度最敏感。

  2. 沖澡順序有玄機
    先從「腳底板→小腿→手臂」慢慢適應,最後再沖身體核心。就像游泳前要先潑水暖身一樣,給血管緩衝時間。

  3. 計時器必備
    就算再熱也不能沖超過15分鐘!浴室要放防水時鐘,或請家人幫忙提醒。

  4. 擦乾動作要講究
    洗完立刻用「按壓」方式吸乾水分,避免用力摩擦皮膚刺激血管。特別要注意腳趾縫、腋下等容易殘留水氣的部位。

  5. 流汗後黃金30分鐘
    剛運動完或從室外回來,一定要等半小時讓體溫自然下降。這段時間可以先用濕毛巾擦汗,喝常溫鹽水補充電解質。

  6. 警訊停看聽
    如果沖澡時出現「眼前雪花點」、「耳朵嗡嗡響」或「莫名心慌」,馬上關水龍頭!開浴室門保持通風,坐下來深呼吸直到不適感消退。

這些族群要特別小心

  • 三高患者(尤其正在吃降血壓藥的人)
  • 曾經中風或裝過心臟支架
  • 有暈眩症病史
  • 體重過重的泡芙族
  • 更年期後女性

醫師最後提醒,40歲後血管彈性開始下降,別再勉強學年輕人洗戰鬥澡。夏天消暑可以改用在頸後、手腕敷冷毛巾,既能降溫又不會造成身體負擔。如果真想嘗試冷水澡養生,一定要從夏天開始「每天降1度」慢慢訓練,突然改變沖澡習慣反而更危險!

分類:醫療疾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