💥 運動員也躲不過!從張誌家猝逝看心梗無聲警報
最近職棒圈傳出令人心碎的消息,43歲前投手張誌家突然離世,疑似心肌梗塞帶走年輕生命。其實他生前就常在臉書提到「曬太陽時後腦兩側會劇烈頭痛」,檢查更發現血壓偏高。衛福部基隆醫院副院長陳韋達受訪時特別提醒:「這種痛千萬不能當普通頭痛處理!」
🔥 心臟出問題不只胸痛!這6個地方痛到要當心
大家總以為心臟病就是胸口悶痛,但急診科黃炳文醫師搖頭說:「很多年輕人都栽在這個誤解!」台大心臟科權威王宗道醫師更列出6大要命痛點:
- 後腦勺下緣(耳朵後面那片區域)
- 下巴骨(特別是吃東西時莫名酸軟)
- 胃部上方(常被誤認是胃痛)
- 左手臂內側(從腋下到手肘那條線)
- 右胸上半部(很多人以為是肌肉拉傷)
- 左肩胛骨(按壓不會更痛的那種深層痛)
王醫師強調:「這些痛有個共同特徵——越動越痛,休息就好!」像是爬樓梯到3樓突然後腦抽痛,或是打球時左肩胛骨像被電到,都可能是血管阻塞的求救訊號!
🚨 偏頭痛族群注意!這3種頭痛變化會要命
德國最新研究追蹤11.5萬女性發現,偏頭痛患者心肌梗塞風險暴增39%!台灣頭痛學會監事陳韋達醫師提醒,當頭痛出現這些變化快掛急診:
🚩 危險變化1:痛感升級
- 從每月痛3天→變成天天痛
- 單側痛→擴散到整個頭
- 原本吃藥有效→吃到沒效
🚩 危險變化2:痛法變怪
- 開始怕光怕吵
- 痛到想吐甚至真的吐
- 躺平睡覺反而更痛
🚩 危險變化3:爆裂式劇痛
- 像被鐵鎚重擊後腦
- 伴隨視力模糊/說話不清
- 脖子僵硬到下巴貼不到胸口
⚡ 高血壓最致命錯誤:血壓降就停藥!
「很多患者量到130mmHg就自己停藥,根本在玩命!」台大心臟科蔡佳醍醫師激動表示。急診室常見案例:
- 患者頭痛到撞牆,一量收縮壓破230
- 長期不吃藥→血管像被高壓水柱天天沖
- 某天突然血管爆裂或血栓堵塞
黃炳文醫師更警告:「高血壓藥不是止痛藥!等頭痛才吃根本來不及,血管早就傷痕累累。」正確做法是:
- 每天固定時間量血壓
- 把藥盒放在牙刷旁避免忘記
- 就算數值正常也要經醫師評估才能調整
🏃♂️ 運動員必看!3個你以為沒事的危險習慣
- 痛就吞止痛藥:掩蓋症狀就像關掉火災警報器
- 靠意志力硬撐:心肌缺氧時繼續運動等於逼心臟加班
- 只做重訓不做有氧:肌肉量大反而增加心臟負擔
建議所有運動愛好者: ✅ 每年做運動心電圖檢查 ✅ 運動時配戴智慧手錶監測心跳 ✅ 補充水分要喝含電解質的運動飲料
📌 保命3招從今天做起
- 手機設「量血壓鬧鐘」(早晚各1次)
- 錢包放「緊急聯絡卡」寫明用藥紀錄
- 學會「CPR+AED」急救法(可救回7成猝死患者)
最後提醒大家,血管阻塞70%以下根本不會胸痛!與其等症狀出現,不如現在就預約頸動脈超音波檢查,才能真正遠離猝死風險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