🧊手腳冰到睡不著?可能是血管在求救!
最近天氣轉涼,大家可能都有過這種經驗:
- 手指凍到按手機都不靈敏
- 腳趾冷到穿厚襪也沒用
- 半夜被腳痛驚醒
- 走路像踩在冰塊上
這些症狀其實是周邊血管給的警告!根據統計,台灣每年有超過5萬人因周邊血管問題就醫,其中40歲以下女性比例逐年增加。
🔍血管異常的6大危險信號
【動脈問題】
- 皮膚變化:腳趾蒼白、指甲變厚
- 走路疼痛:走200公尺就痛到要休息(醫學上叫「間歇性跛行」)
- 傷口難癒:小擦傷超過2週沒好
【靜脈問題】
- 腳部腫脹:下午特別明顯,鞋子變緊
- 皮膚發熱:摸起來比身體其他部位燙
- 青筋浮現:像蚯蚓般凸起的靜脈
🩺簡易自我檢測法
1.握拳檢測法
用力握拳3分鐘後放開:
- 正常:5秒內恢復血色
- 異常:超過10秒仍發白
2.脈搏觸診
用食指輕壓這些位置:
- 腳背中央(足背動脈)
- 腳踝內側(脛後動脈)
如果兩邊脈搏強弱不同,要特別注意!
🚶♀️醫師推薦「333保養法」
3種必做運動
- 快走訓練:從每天10分鐘開始,每週增加5分鐘
- 踮腳尖:等電梯時做30下,強化小腿幫浦
- 空中踩單車:睡前躺著做5分鐘
3個NG行為
- 穿太緊的褲襪
- 抽菸(尼古丁會讓血管收縮)
- 泡超過42度的熱水
3樣必吃食材
- 黑木耳(天然抗凝血)
- 薑黃粉(改善末梢循環)
- 堅果類(含維生素E)
🚨就醫警訊紅燈區
如果出現這些狀況請馬上掛血管外科:
- 腳趾突然變紫黑色
- 休息時也會腳痛
- 傷口流出惡臭分泌物
- 單腳腫脹超過3天
💡日常保養小技巧
- 穿襪子睡覺:選擇腳踝鬆緊帶寬的款式
- 淋浴按摩:用38-40度溫水沖小腿後側
- 工作間歇操:每小時做「腳趾抓毛巾」運動
- 飲食控制:少吃加工肉品與反式脂肪
記得每半年量測踝肱指數(ABI),尤其是三高患者與老菸槍!早發現早治療,才能避免截肢風險唷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