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至主要內容

話到嘴邊卡住是失智警訊?權威醫師教你分辨「這種忘記」最危險

🌟「那個…那個…」小心!這種忘記可能不單純

最近跟朋友聊天時,是不是常常遇到這種狀況👇
「上禮拜我們去的那家餐廳叫什麼?就在中山站那條巷子…」
「啊!就是那個賣超濃咖哩的…」
「『寅』什麼的對不對?」
「對啦!寅藏鐵板燒!」

這種「話在嘴邊卻說不出」的狀況,台語俗稱「喉嚨頭提著話」,醫學上叫做「舌尖現象」。國內失智症權威劉秀枝醫師特別提醒:「忘記的東西不同,代表的意義差很大!」

🚨專有名詞vs日常用語 忘記哪種要警覺?

🔍【正常現象】舌尖效應3特徵

  1. 專有名詞卡關:人名、地名最常中斷(例:講不出「林志玲」但能形容「那個嫁到日本的模特兒」)
  2. 提示後能想起:只要給首字或相關線索,記憶立刻接上
  3. 事後自動恢復:可能過幾分鐘或幾天突然「啊!我想起來了」

⚠️【危險徵兆】失智前兆4警訊

  1. 連日常用語都卡:說不出「桌子」「椅子」等基本詞彙
  2. 相關記憶消失:不僅忘記名字,連用途都無法描述(例:手錶只會說「圓圓的」不會說「看時間用」)
  3. 合併其他症狀:常迷路、算錯錢、重複問相同問題
  4. 頻率急速增加:從每月1次變成每天好幾次

📊根據西班牙聖地牙哥大學研究:
輕度認知障礙者出現舌尖現象的機率比正常人高2.3倍,且忘記人名時連帶想不起演過哪些戲劇


🧠 50歲後必學!3招防記憶斷片

💡方法1:重要場合「記憶保險箱」

  • 演講前:把關鍵名詞寫在手心小抄
  • 見客戶前:用手機錄製30秒重點複誦
  • 相親前:把對方興趣關鍵字做成聯想圖

醫師小提醒:「睡眠是記憶黏著劑」!重要場合前睡滿6小時,記憶提取速度提升40%

💡方法2:打造「記憶健身房」

  • 有氧運動:每天快走30分鐘,提升大腦供氧量
  • 阻力訓練:舉裝水寶特瓶,研究顯示肌力好的人命名速度快1.8倍
  • 手指體操:邊數念珠邊背單字,雙重刺激海馬迴

💡方法3:聰明求救術

當真的卡詞時,用這3招優雅化解:

  1. 轉移描述法:「就是那位演過《華燈初上》的氣質女星」
  2. 幽默自嘲法:「哎呀我的腦內Google當機了」
  3. 團隊合作法:「大家來猜猜,第一個字是『林』喔!」

📌關鍵判斷表:你是哪種忘記?

情境 舌尖現象 失語症 失智前兆
忘記朋友名字
忘記「筷子」怎麼說
忘記手機用途
提示後能想起

🩺醫師重點提醒:如果連續3個月出現「連日常用品都叫不出名稱」的情況,建議盡快做「AD8極早期失智篩檢」,把握黃金治療期!


💬真實案例分享

65歲的王媽媽最近常發生:
👉 看到媳婦買的保養品,明明用過卻說不出「精華液」
👉 想叫孫子拿「遙控器」,卻說成「那個轉台的」
👉 到市場買菜,突然忘記「高麗菜」的台語

經檢查發現是「輕度認知障礙」,在接受「認知促進課程」「地中海飲食」調整後,現在又能流利地和鄰居話家常了!


最後要提醒:偶爾忘記名人名字不用太緊張,但若「連每天使用的物品都說不出名稱」,就要提高警覺。記得把這篇存進我的最愛,隨時自我檢測喔!

分類:健康養生